北京协和发布:糖尿病可以吃的食物排名,不知道的糖友太可惜了!
糖尿病患者“吃不对”的问题,远比“吃太多”严重。很多人诊断后第一反应是戒糖、减饭、控水果,仿佛只要嘴够紧,血糖就能听话。然而在临床营养门诊中,不少血糖仍高、体重却在掉,这种现象背后,是对“能吃什么”的深刻误解。
糖尿病患者“吃不对”的问题,远比“吃太多”严重。很多人诊断后第一反应是戒糖、减饭、控水果,仿佛只要嘴够紧,血糖就能听话。然而在临床营养门诊中,不少血糖仍高、体重却在掉,这种现象背后,是对“能吃什么”的深刻误解。
全麦粉是以整粒小麦为原料,经碾磨加工的面粉,其中保留了全部小麦的营养成分,全麦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的面粉,特别是小麦膳食纤维的含量比普通面粉含量高很多,还有很多的特殊营养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友好。
她一直以为走路是最安全、最简单的运动方式。不吃药、不打针,只靠每天快走一小时,血糖果然慢慢降了下来。她很欣慰,甚至有点得意,觉得自己掌握了慢病管理的“秘诀”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有人说,糖尿病是“时代的富贵病”。可真让人富的,不是钱,是医院的挂号单。可偏偏有那么一群人,患了糖尿病,却活到了七十九,甚至更久。
说到前列腺炎,很多中老年男性都不陌生。这毛病看似不大,却让人坐立难安,尿频、尿急、尿不尽,夜里要起夜好几次,睡不踏实,白天没精神。
清晨天还未大亮,55岁的刘叔像往常一样坐在厨房小桌边,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大米粥,配上一只松软白馒头。他一边自言自语:医生让少吃糖,可这不都是寻常主食吗?
菜市场最不起眼的角落里,那个青皮冬瓜突然被围得水泄不通。老李头蹲在摊位前,粗糙的手指轻轻敲了敲冬瓜表皮,听着沉闷的回响——这个动作他做了三十年,但今天格外认真。隔壁张阿姨挎着菜篮子凑过来:"听说这玩意儿能降血糖?"她手腕上还戴着住院时留下的蓝色腕带。
后台每天都能收到糖友的留言,问得最多的就是“不想总靠药,有没有办法自己把血糖稳住?”之前我们分享过10个、22个不用药的降糖办法,不少糖友反馈“照着做后,餐后血糖没那么冲了”“不用饿肚子也能控糖”。这次结合2025年最新的控糖研究,还有上千位糖友的真实实践经验
可体检报告一出,肾指标却亮红灯。这事听着玄乎,其实常见得很。血糖降下去不代表病控住,尤其糖尿病相关的肾损伤,常常是在悄没声的时候一步步加重。有些人以为自己“控制得好”,其实正走在误区里。
可问题是,不是所有食物都升糖。你吃的那碗燕麦粥,真的比白米饭“安全”?你刻意避开的红薯,可能其实比你每天吃的馒头还“友好”?蔬菜是低糖食物,但为什么有些蔬菜吃了反而让血糖上升得更快?
近日,糖尿病领域学术期刊《Diabetologia》发布了一项针对中国1.9万新诊断糖友的大规模研究,揭开了这个秘密,并根据研究结果开发出一款免费测评工具(工具链接见文章第三部分)。
天刚亮,67岁的许大妈照常走进厨房,麻利地舀了两勺“玉米糁”下锅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,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糊糊,是她几十年的老习惯。今年体检后,她的空腹血糖升高到了7.9mmol/L,家人都觉得是平日爱吃点心的缘故。
“早上空腹血糖又飙到 8.5 了,这药吃了跟没吃似的,再这么下去,我这眼睛、肾可怎么办?”“我才 35 岁,体检就查出糖耐量异常,以后难道要天天扎手指、吃药?” 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,这样充满焦虑与无助的对话不绝于耳。据权威数据显示,我国血糖异常人群已突破 2
有位病友,年轻、懂营养,也打胰岛素许多年。前几天突发恶心、喘不上气,还以为是胃病,一查是血酮飙上5.0mmol/L。送到医院检查,已经出现酸中毒。血糖也才十几,按理说不算太高,可身体早已“脱轨”。这病发得急,有时几个小时人就能昏迷。
赫鲁晓夫时期的技术转移,并非出于兄弟情谊。他是政治赌徒,急需中国的站队支持。于是,T-54A坦克图纸、米格-17生产线、甚至核武器初级资料被送出。这些不是馈赠,而是交易筹码。
65岁的张阿姨患2型糖尿病3年,每天早饭后服二甲双胍缓释片(0.5g/次),白米饭换杂粮饭(100g/天熟重),但血糖仍像“过山车”:早餐后2小时11.3mmol/L,睡前4.1mmol/L,心慌到端不稳碗。她委屈地说:“我按常规方法调整了,咋还稳不住?”
控制血糖也是这样。就像我经常跟过度降糖的糖友说的一句话:一次严重低血糖事件,对身体造成的伤害,会抵消你一年的控糖成果。
糖尿病,说白了就是身体“用糖”的本事出了点问题。有的人像是饭桌上的“酒量王”,吃什么都不醉(血糖不飙),有的人却是一小口都顶不住,一吃就血糖蹭蹭往上涨。
糖尿病不是光管血糖就完事的事。你的肾,正在默默承受高血糖的折磨。高血糖如同在体内“慢性放火”,一边烧血管,一边“熬”肾脏。很多糖友一开始没在意,等到尿蛋白出来、肌酐升高,才惊觉肾已经伤得不轻。糖尿病肾病,不是少数人的事,是太多糖友终点的归处。